2019年5月3日星期五

空间时序流

原文载于本人的个人空间

回顾

在工程行业,可见的广泛应用编码体系几乎都是来自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成熟之前。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更加灵活的,适应性更广的编码体系。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跳脱出自己的行业:
图书业很久以来就有一种叫做图书编目的编码体系,但是亚马逊或者当当上面已经找不到这种编码了。这意味着编码体系从形式上被更好的技术或者方法替代了。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没人觉得把世间所有内容关联起来是可行的。直到hyperlink这种近乎于天方夜谭的概念被科学家们落地成为一项通用技术语言。早年间的数据库语言至少是我学习数据库的时候,任何表单都必须有一个主键(index),否则就不能被索引甚至关联到其他表单。这个做法早就已经被IT行业抛弃,原因是出现了类似于hyperlink的技术,即仅仅关联内容再也不需要硬编码了。(编码依然主要,这里略过,主要逻辑在于对工程信息的建构模式)

面向对象

工程行业有一种对工作任务进行建构的技术叫做WBS(工作分解结构),这是一种典型的西式逻辑思维的产物,将一切工作有序地建构在一个树状网络(多叉树)里。这种方式是工程行业多年来一直沿用的方法,粗看上去相当强大。但是问题也恰恰在于所谓的强大之中。
IT行业中,面向对象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对事物进行有效抽象并建模的技术。其基本方法在于:定义对象自身(属性、类、方法等等)、挖掘对象所处场景及其行为逻辑(用况图,时序图等等)、建构面向对象的信息模型、最后使之在现实场景中按照建构好的业务逻辑收集处理数据,完成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信息业务流程。

再反过来看所谓的WBS,问题在于自成体系并繁冗复杂,无法与背后执行任务的实体(人、设备或者组织)建立灵活的关联(不同的工作实体其实工作方法、效率、使用的材料特性都可能不同)。所以导致了大量的看似标准,但本质上无法自洽的伪业务逻辑。例子:道面摊铺,随着工程机械的进步,工作流和标准工序都不同了。但是由于WBS是单维度的,它的更新是游离于设备乃至工法更新的,所以可能标准工序是5道,但是不同世代的机械可能烟花成了3道工序甚至更少。但是WBS依然雷打不动地标准化地还是5道工序在列。可以看出维护一个强大系统在传统工程行业里面非常厚重、繁冗、迟缓、艰难、离散。

多叉树-理想化的数理逻辑

WBS本质上是简单的多叉树形式,其背后的逻辑在于“父子“关系,一种单一继承模式的归类通项式。这样的单维度模式产生的困扰是巨大的,以至于wbs结构的分解方式就存在持久的争议。我比较认同的是所谓的面向交付成果的分解方式。但是可惜,当多部门多工种协同的时候,一个任务对不同的实体其内涵是不同的,你很难将跨部门跨专业的单一任务无穷尽的分解下去,这样会导致结构失衡(某些工序分解下去毫无意义因此会停滞在某个level上面,但是与之协同的工作则必须近一步穷尽)。例如,刀头校准可能是机床操作手一系列的动作,而对另外一侧的供料操作手而言,校准只是其进行供料操作的一个信号而已。那么一套协同工作可能是WBS表单中第三层级第五层级和第十二层级的不同工作的集合。

在这里不在赘述,仅仅简单阐述观点:1、建构-解构的单维度继承通项式必须保留,但是范围必须受控;2、很多所谓的分解甚至编码不如使用Tag技术完成对其进行标示的目的;3、深刻探讨WBS目的,为其场景创造甚至更新技术本体。

那么到底怎样的事物体系是可以被建构成多叉树的呢?

空间关系

简单而言,工程建造过程中空间体系是具备一定程度的“多叉树”通项式。我们可以把一个住宅的空间体系分解为栋-层-功能空间。但是注意,工程建造的空间体系仍然不是一维的。因为空间体系一直都是基于3D的空间耦合模式。举例:一个会议室,它可以是建筑功能空间:会议功能,具备一定的声学、光学环境属性特征;也可以是机电系统空间:其热学环境处理模式需要依据整体环境和会议空间的具体模式而定,例如500人会议室,很可能需要消弭突然人群聚集带来的大规模显热能量输入;也可以是结构体系空间:会议室位于结构空间的那一部分,支持其空间的结构体系是那些也是另外一种空间维度。

如上所述,空间的构成关系非常适合多叉树模式,但是它不是单维度的(多叉树本身可以是多重维度)。而建构这种构成逻辑的方法就不再是WBS方法了,而必须是借助BIM这样的工具对工程实体进行空间耦合解构乃至重新建构。

棋盘、跳马与皇后问题

在棋盘里码放棋子特别像很多的工程建设任务:安装。例如是一个围棋棋盘,有两个工种(黑、白),各自按顺序码放棋子。这个过程最简单的方式是黑白两个工序各自在自己的区域按照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的顺序码放。这样的码放在计算机记录视角看来是有着强烈的规则和可预测性的。但是显然这根本不是现实棋局的样子。现实棋局中,棋手是博弈的,棋子的码放按照计算机记录结果的视角去看,每一个棋盘格子的码放好像没有了规律,任何格子被码放上棋子都好像是随机过程。但是如果你把棋手的博弈过程看作是业务逻辑,那么下棋的顺序其实就存在了“规律”,甚至在一定程度可以预测。

经典的早期计算机问题之一是所谓的皇后问题。即规则的正方形棋盘,边长N*N。求解皇后是否可以遍历棋盘上所有的格子(这里不探讨计算机解法,探讨其背后相似的处理问题的机制)。这个时候,皇后就好像是某个工序的某种机械设备,或者是特定的工法。使得它在工作面中必须按照特定的业务逻辑移动或者迁移。而“皇后”(某种工程机械)遍历“棋盘”(可以是一段地势起伏的建造环境)的特定方式按照这里的表述方法,就是空间时序流。

车同轨

求解上述问题的办法在于需要将“空间时序流”当作“对象”处理。而且,还是所谓的“虚对象”。虚对象在这里最为恰当的例子来源于秦始皇的统一六国国策之一:车同轨。

车同轨中的轨在本源上不是我们现代人看到的铁路铁轨,古代的“辙”才是对应铁轨的概念。那么那个时候的轨指的是什么呢?它指的是车轮之间,车轴与地面之间围合的平面连续延长形成的虚空间。即:轨本质上定义了车辆的主要参数指标:轮距和车架高。而这个轨所代表的连续虚空体则是最好的空间时序流对象。

综上,空间时序流对象是依附于空间的虚实体,“轨”(虚实体)的特征与其“车辆参数”(实体对象参数)存在空间耦合关系。空间时序流对象的空间过程有自己特立的产出成果,这个成果一般不同于虚实体。台湾著名童谣留下脚印两对半,本质上恰恰是特定模式(老年手杖)的空间时序流产出物。即:老人与小孩在沙滩漫步时存在一个空间时序流:“漫步轨”,而这个空间过程的产出物:“脚印”(两对半)则仅仅属于上述虚实体。

<未完待续>

2007年12月24日星期一

可预见的IT趋势

这是写给老弟的post,相当于简单的总结吧。

Interl与苹果

都说他们两个在合作,据说来自Interl内部apple团队成员致力于让苹果分享他们的技术,好为将来的apple产品使用Interl产品铺路。我觉得这种合作将很可能集中在移动设备等终端产品上,呵呵,德州仪器、三星鼻子都歪了!(怎么找个250合作?)记得今年,不知道什么时候了,老IN的战略部署还包括一直不太顺畅的服务器市场(有一段被amd搞得很狼狈)。抓两头的作风有我党传家宝的影子。web app成熟的时机到了,未来,巨大的PC将仅仅属于高端用户(MAC在里面不弱的!),你不太需要跟风提高pc的配置了,多数的计算处理由服务器端完成,你,只要一个可以运行浏览器的设备。

windows live

这个面向大众的玩意儿证明了MS的战略部署已经到位了,要知道,MS可是IT领域的狮王,有谁忽略它的存在,绝对是自取灭亡。光是MS拥有的事实标准就足够它打好几次“上甘岭”一样的消耗战。从战略纵深角度看,MS的底气还是有的。想想看,MS在做.net的时候就已经帷幄好了。傻冒才玩web app呢,MS早就把底层+周边做好了,这就叫“围点打援”!!!win CE是什么,那是个套,套牢N多硬商,开始以为是做“诺基亚”呢,后来成“代工”制造了。。。。。所以google搞了一个“大联盟”,用开源的linux做手机操作系统(玩对抗)。

3G之后

未来网网络带宽一定会大幅提高,高到视频简直就是小儿科。到那时,传统的移动网络大概就只剩下“两头”了,远距离的广袤通信、最后一公里的小范围应用。十年前,光缆公司跟蚂蚁一样多,在泡沫时代里大铺网络,最后都没得到期望的收益,血本无归,几乎全部牺牲,所以www的发展才会这样飞速。现在带宽不够了,但是人们再也不像从前一样盲目了。他们都在等,等真正的时机来临,商业机会的出现往往不遂人的意志转移热转移,其结局或者是有线网络蚕食无线网络,迫使大型交换站的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无数个小无线节点);或者是无线取代有限系统。要不是苹果的ipod,现在的音乐市场还会如此火爆吗?你看看苹果20亿的收益,3000%的增长率,直接把唱片业喀嚓压扁了,却成就了无数ipod周边市场。现在,果果公司带着巨大的娱乐需求玩iphone了,无线,有线,总有一个要变成“喀嚓”一族。

智能手机

这是下一个血战之地,不同领域的厂商将为一个产品而厮杀(解释一下,我把所谓的“无线网络平台”、UMPC也看作是智能手机,都是终端,谁去细分类呢?)。

2007年12月19日星期三

汉字的力量

偶然间,发现了一个设计创意方面的网站,里面的图片张张都震撼着我。尤其里面提到的左右通用的刻度尺,尤其深刻。中国北京的设计师利用汉字偶数字字形左右对称的特点,创造出一把神奇的刻度尺:























这个作品获得了日本创意设计的特别奖,下面是评委的点评:

“考虑右利者、左利者使用时都能够简便操作,是制造工具的厂家永远的课题。追求便于所有的人使用的通用性设计应该是一个大题目,值得评价的是该作品在规尺 中运用了非常质朴、容易理解的表现。不限定正反面,不限定使用方向,不限定左右手,这个规尺是可供很多使用者选择的优秀作品。指示字采用汉语数字,产生了 对称的效果,使我们再次认识了汉字的长处和美妙,是运用汉字文化的极好作品。”
如果现在市面上有这样的产品,我或许会买一个,以此来警示自己:勿忘根基。

2007年12月12日星期三

Eee PC 的背后

华硕的Eee PC在极其短的时间内就被抢购一空,引来了全球的目光。其背后预示的商机正被无数厂商觊觎着,在这些“业内”的江湖高手们看到了什么呢?

首先是Eee PC玲珑较小的身材(与传统notebook相比)和非常诱人的性价比。很多时候,人们已经离不开PC了。但是目前的手机、PDA等设备有没有足够的显示面积,把PC上的绝大部分应用移植上去,所以Eee PC才会有机会显露头角。同时,在低端市场,多数制造商一直以来都缺乏应有的热情。这也正是市场需求的渴望造就了EeePC的火爆。

其次,硅晶片的使用极限很快就要到了,依靠单一的摩尔定律和软件+硬件厂商的联盟也会因为即将来临的internet技术大变革而破灭。“计算”与“处理”数据的方式已经发生变化,人们开始相信Google这样的公司,并把web应用作为自己的首选方式;而不像5年以前那样,忙不停地升级软件、加大硬盘,以满足自己对于数据和应用的需求。当一切都可以在服务器上解决时,抱着一台嗡嗡作响、呼呼生热的大块头工作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如此一来,微软和interl的计谋就不灵光了,一个5年前的PC可以很好地完成很多web应用,只要PC的浏览器可以很好地工作。当然,也许速度还不能对比,但是至少用户没有动力升级越来越吃内存和硬盘空间的软件了,也就没有动力购买更高级的PC和相关硬件了。随着网速和带宽也在逐步扩展,上述过程将会加剧。传统的IT行业面临着彻底的清洗。

还有华硕的小动作,在EeePC上捆绑的是linux。这使华硕可以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而不是陷入微软的控制泥潭里。未来开源软件的冲击也将直接动摇某个比较阴损帝国的根基。

最后,还是asus,有眼光,看到了超便携应用和低端硬件搭配的机会。但是这一机会绝对不仅仅属于asus,后面的竞争对手已经开始动作了。比如神舟,在分析其目标客户需求后,准备在标准尺寸的本子上使用低端硬件切入市场。

现在,我们知道Eee PC 的背后是什么了,那是变革来临预期下的巨大蛋糕。鹿死谁手,未见分晓。

2007年12月5日星期三

体验的重要性

看到gseeker的post,iphone的浏览器份额有着移动浏览器的最高市场份额。即便是iphone在移动设备市场的份额并没有多少。

不过仔细分析后,我发现在iphone上的浏览体验应该最接近人们在PC上得到的,原因就是那个触摸屏。它让我们可以真正地实现图形操作系统带给我们的互动体验。

以往具有触摸屏的手机系统在浏览互动方面,也一直没有iphone这样出色。这一点恐怕要归功于iphone所整合的web2.0应用。

所以强调体验的iphone取得这样的成绩算是实至名归吧。



在商业领域,把握商业机会当然是头等大事。但是面对消费群体,体验就会非常关键。按照飞马的观点,体验式带有感情色彩的,一旦你拥有了消费者的感情纽带,就不怕你的技术被复制了。话虽如此,能够做到这一点简直比登天还难。

另外很想质疑这个统计结论,全球有多少iphone、S60和Win CE设备呢?

2007年11月24日星期六

国人的幽默


这是一张来自《粉红小猪》的图片,非常有创意。至于含义自己琢磨吧。

2007年10月19日星期五

Google phone 带来了什么?(三)

三、G帝国的高速公路

wifi、wimax的时代不远了,这意味着无线网络不再需要用以前的方式运营了。如果无线接入internet,就像最后一公里接入这种方式,其实移动网络建设还是很轻松的。你看,远景看每设备IP的固定,也许就不需要上星去找某位同志的手机信号源了,只要iP寻址过去即可。这种技术上的革命远不止如此,所以将来的中移动如果不转变为信息提供者下场极为可怕:没人再为语音付费了,因为G先生可以免费提供语音服务。